贵金属走势查询热线
随着各国政府试图缓和高通胀所带来的影响,税收和公共开支方面的政策再度回归,预料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之间的平衡将现改变。届时,后环球金融危机的超宽松币策将完结,意味低利率及紧缩财政政策将成过去,取而代之是紧缩币策和宽松财政政策这个新组合的年代,预料积极财政政策只会是未来数年间政策和市场行为体制转变的一部分。到底有哪些因素令「财政积极主义」卷土重来?背后又有哪些潜在经济影响?
虽然市场预期各国央行可战胜短期内的通胀,但若以更长远角度来看,货币政策仍需集中火力控制通胀。这或会使经济增长的任务落在财政政策之上,又或者出现缺乏经济增长对策的情况。
须提防通胀加剧潜在风险
在经历超过10年后,货币政策仍未见对促进经济增长有太大成效,加上新冠疫情以及「大政府」主义复兴影响,财政政策在政治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已变得更加重要。
鉴于上述因素,未来将出现财政政策变得更为积极的新体制,而其与货币政策间的平衡亦将出现改变。环球金融危机过后的超宽松货币政策时期将会成为过去,意味着低利率及紧缩财政政策将会被结合紧缩货币政策和宽松财政政策的年代所取缔。
然而,要拓展「财政积极主义」并非易事,而且有可能令各国央行与市场产生严重矛盾,形成当局者「边煞车边踩油门」为经济掌舵的局面。政客们将需要提防通胀加剧和借贷成本上涨的风险。
各地政府将需要维持财政信誉,因为以更积极的财政政策进行干预,意味着市场质询回旋的余地(即财政空间)将会有所增加。
透过增加医疗和气候变化解决方案等公共开支,提升长远生产力和改善经济供应端状况,将是为「财政积极主义」争取支持的重要理据。若不能说服投资者,各地政府要增加开支或减少税收都将举步维艰。
经济政策将变得更政治化
由于财政政策难免涉及更多公共开支和税收方面的决策,经济政策将变得更加政治化,当中有赢家,也有输家。在这个新体制中,预期经济活动的组合将会出现变化,因为公共开支增加的领域变相将使其他经济活动受到打击,尤其是较易受利率影响的行业。若非如此,便只能以激进的方式反击,其中一个方式是提升各国央行的通胀目标,而另一个方式是完全取消央行的独立性,并改为透过监管制度压抑债券孳息率。
经常帐持大量对外资产的经济体系,仍将因为对国际投资者的依赖而有可能面临资金外流威胁。当所有经济体系均无一幸免地透过量化宽松政策参与金融抑制时,投资者要接受孳息率受管制也是无可奈何的事。在环球利率上涨和流动性紧缩的新体制下,个别国家要独立地推行金融抑制政策将变得更为困难。